雷锋精神伴我铿锵前行
——退伍老兵于敬军的雷锋情结
本网讯( 通讯员:刘海青 王爱福)安阳雷锋纪念馆座落于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西高平村,干净整洁的大厅里摆满了雷锋相关资料照片和不少军人奖章奖状,墙面上几幅雷锋经典照赫然醒目,展柜上摆放的《前进报》、《沈阳晚报》、《安阳日报》等专版刊登雷锋事迹及雷锋传人的报纸装裱一新。立柜内军刀,军帽,行军包,肩章等军用收藏品摆放有序,满厅的雷锋及相关展品让人目不暇接,泛黄的报纸,倾注着主人的心血,上千件收藏品记录了主人的艰辛,每一件藏品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让人惊叹不已。
2月14日,《中国雷锋报》一行拜访了安阳雷锋纪念馆馆长于敬军。
从展厅一块由省人民政府和退役军人事务部下发的“光荣之家”牌匾说起,于敬军指着牌匾动情地说:“这是国家给军人的荣誉,一定要挂在家中最醒目的位置。我人生最刻骨铭心的经历就是15年的军旅生涯。因为参军入伍,我深刻认识了雷锋精神,我将宣传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和一生的追求!”
今年51岁的于敬军是一名退伍老兵,现为安阳市交通运输执法局北流寺超限检测站四中队中队长。
1990年3月,于敬军应征入伍。新兵入伍后,他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学习雷锋好榜样》。所在的部队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沈阳军区某部,在那里,他度过了15年的军旅生活。”回忆起当年,于敬军的双眼熠熠闪光,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因为勤奋好学,又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于敬军在新兵中脱颖而出。“我有幸被选调到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和前进报社做帮助工作,有机会赶上了"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系列采访活动,有幸跟随解放军报驻沈阳军区记者站站长盖旭辉老师将镜头对准雷锋传人和雷锋当年的战友,有幸采访雷锋生前战友,深入雷锋生前所在连队、雷锋生前所在的‘雷锋班’。”于敬军到现在都感谢那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我的思想受到了雷锋精神的滋养,潜移默化中,对雷锋的认识由浅到深,由表面到达精神层面,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伟大。我协助盖老师精心策划了《编外雷锋团,接过雷锋枪》《雷锋姐姐来到雷锋团》等10多个专题摄影报道。就是在参与这些报道的过程中,我也挖掘、收集到大量珍贵资料,而这些在我心里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部队,于敬军4次荣立三等功,被沈阳军区授予"铜质学雷锋荣誉章”,树为“学习成才标兵”。
“2004年,我转业回到家乡。在雷锋精神的发祥地生活了15年,自己在部队又参与了宣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的报道,怎么把雷锋精神带回家,让家乡人民也深入了解雷锋精神呢?怎么让那些没去过雷锋纪念馆参观的人们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雷锋精神呢? 我手头有那么多宝贵的资料,不宣传出去是多大的浪费呀!我产生了举办雷锋精神巡回展的念头,希望以此来纪念雷锋、宣传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安阳发扬光大。转业后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忙碌而充实的。我把在部队收集到的有关雷锋生平的资料以及后人学雷锋的资料进行了精心整理,制作了展板、条幅,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先后在龙安区西高平小学、曲沟第二中学、安阳县一中、市梅园二中、市政广场、部队驻地、高校等举办多场展览。转业20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举办雷锋精神巡回展,具体有多少场我没有统计过。我想让更多人感受雷锋精神,一次展出哪怕只影响一个人就好,何况有那么多人被感动、受鼓舞。”于敬军的想法就是这么单纯和朴素。
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是于敬军的追求。“雷锋干一行爱一行,无论是在地方还是部队,他都是标兵,我一定要向榜样看齐。”于敬军说到做到。他以满腔热情岗位学雷锋,带领执法人员争先创优,相继参加了河南省“五打一”“围剿百吨王”“天网行动”等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在执法工作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和全队人员共同完成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工作突出,他多次被安阳市交通运输执法局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所在中队被市交通运输执法局评为先进中队。
他不仅是雷锋精神传播者,还是一名尚武军人,在军营练就一身过硬的武艺,擒拿格斗,拳械兵器样样娴熟。回乡后,利用特长还开了一家公益性质的武术馆,培养武术人才500多人,有多名学生走上专业体(院)校,4名学生在省比赛中获前三名。义务参与武术进校园,大型广场义演等活动,积极传承推广武术,带动乡村参与全民健身运动。
“雷锋精神伴我铿锵前行。我将继续坚持学习和宣传雷锋精神,一辈子像雷锋那样做人,保持军人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就是于敬军,一名退伍老兵的心声。
责任编辑:李志明